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讲堂 成语讲堂

五十八岁生日打油诗-祝五十八岁生日的诗

tamoadmin 2024-10-20 人已围观

简介分类: 艺术 >> 诗词歌赋 解析: 打油诗由来及介绍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

五十八岁生日打油诗-祝五十八岁生日的诗

分类: 艺术 >> 诗词歌赋

解析:

打油诗由来及介绍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D

谁能给我5篇读后感,5篇随笔,300字以内就可以,最好不要多!

打油诗由来及介绍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D

经典打油诗

.童年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么些个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童年》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样令人忘怀,令人感慨的呢?

读过《童年》的人都了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阿廖沙在幼年时,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独寂寞,也不得不让人产生怜悯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爱他并且经常讲述优美故事来使他受到熏陶。可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夺得家产争吵打架,明争暗斗以及在生活琐事上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早已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记印。

童年是每个人漫漫人生的开端,儿童的心灵、思想是天真无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会影响到儿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响,那么会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则会让人丧失目标、困惑迷惘。这就好像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连开头都把握不好,那么后面又怎会很好地继续下去呢?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时又接触到了一种小市民的社会生活,而这个阶层的人的所作所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厌恶。然而,阿廖沙单纯、完美的心灵并未受这些消极态度的同化,始终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体现了他所有的内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让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童年属于你,同样也属于我。当我们在内心感到空旷时,回想一下童年时代的自己,它会净化你的灵魂,让你生出无限感慨。

2.海底两万里

再次读完这本书,心中还是存在这个愿望,就是希望随尼摩船长一起探尽海底所有的秘密,可恨没有阿龙纳斯教授的好运。

故事起于1866年一件闹的满城风雨的怪事,许多船只在海上发现了海怪,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追逐怪兽淮知,落入水中,与同伴一起周游四海,最后不堪海底的沉闷,想方设法,重回陆地。

写到这里,竟然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哈利波特>>,而此书的价值远远胜过前者(就我个人而言),毕竟在1870年能写出这样奇幻小说并流传至今是极为珍贵的。135年千千万万读者还有时光流逝的考验并没有使它的锐气磨减,反而更肯定了它的价值,而我觉得它在文学史上这所以屹立是因为它从头至尾贯穿的两个字”幻想”。幻想自古以来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而至今天,事实证明作者儒勒。凡尔纳的一切幻想或是推理都是有现实作为基础的,例如:海底森林,穿越海底隧道(阿拉伯海底地道,苏伊士下面一条通往地中海的地道),一块沉没的陆地(大西洋洲),在未来世界,一切幻想皆成为了现实。在<<海>>中,尼摩般长说了一句话:”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幻想其实便是进步的翅膀。100多年前的人的幻想在100多年后成为现实,探索是无止境的呀!

<<海>>赞美了那深蓝的国度,史诗般壮丽的海洋,一个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地方,那里有数不清的珊瑚,植藻,游鱼,矿产,正是一幅瑰丽的锦图,我无法用语言来赞美或形容它。”诺第留斯号”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一部不朽的神话。是它揭开了海洋中无限神秘的一切,对于船长尼摩来说,更是精神的家园。

终于说到尼摩船长了,这个谜一样的人物一样为此书增色不少,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去会无声的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的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他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这个弃绝人世天才,我一向都是由衷喜欢这类人,对于尼摩船长无尽的痛苦,我总想探个究竟,我不明白,这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经历和出身。但我相信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海底两万里>>委实是一本经典名著,而在现代,却很少见到这样的经典的名著,那些浮华的东西倒是很多,真是可惜得很!

3.绿山墙的安妮

我看了一本叫《绿山墙的安妮》的书,是加拿大的露茜·蒙哥马利写的,她是一位很好的女作家。《绿山墙的安妮》已经在全世界风靡了近一百年了,《绿山墙的安妮》征服了五千万个天真、善良的心灵。它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

《绿山墙的安妮》讲的是:一对住在爱德华王子岛(加拿大的一个小岛)艾凡里绿山墙的年老夫妇想要一位男孩来帮忙,结果却从孤儿院领来了一位天天爱幻想、长相并不好看的红发女孩安妮。一开始大家并不喜欢安妮,但后来,这对老夫妇越来越喜欢安妮,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本书就是塑造了一个令人感动与喜爱的儿童形象。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也称赞安妮是“最最惹人怜爱的女孩”。

我很喜欢这本书,我更对安妮着迷。她是一个很爱幻想的女孩,比如她看见一棵开满白花儿的樱花树,就给它取名叫“白雪王后”,看见一片水很清、很美丽的湖,就给它取名叫“耀眼之湖”……此外,安妮还很善良,天真无邪,这一点我很像她。她很大方,很有交友能力,比如她来到绿山墙后三个月内就交了位知心朋友,她不论到哪里都有朋友,我很羡慕她这一点,因为我有时候有点扭捏、怕羞,我要像安妮学习。她热爱大自然,也热爱生活,她处处充满活力,开朗乐观。正因为她有这么多闪光的魅力,她才受到了这么多人的喜爱。

总而言之,《绿山墙的安妮》是特别有意思的一本书,大家可以从此书中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得到一种美和愉快的享受。《绿山墙的安妮》对我太有吸引力了,建议大家也看看这本书。

4.安妮日记

1942年—1944年,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但是,这样的一名如花少女最终没有逃过被纳粹残害的命运。当她在贝根贝尔森集中营永远地闭上双眼时,她距自己16岁生日尚差3个月。

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终能得偿。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5.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由莱曼·弗兰克·鲍姆编写的童话书《绿野仙踪》,这本书把我带进了童话王国,使我感受到了纯真的梦幻。书中的故事也使我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变得比以前更敢、更自信了。

《绿野仙踪》以虚构的奥兹国为背景,讲述了美国堪萨斯州的小姑娘多萝茜被龙卷风卷到了一个叫孟奇金的地方,好心的女巫指点她到翡翠城去找奥兹国大术士帮忙送她回家。路上,她先后遇到了稻草人-----他需要一副脑子;铁皮樵夫-----他需要一颗心;胆小狮子-----他需要胆量。他们结伴而行,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来到了翡翠城。由于他们的出色的表现,大术士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稻草人得到了一副脑子;铁皮樵夫得到了一颗心;胆小狮子得到了胆量,多萝茜也如愿,带着小狗托托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亲人身边.

在读书的过程中,多萝茜占据了我的思想,多萝茜似乎就是我好朋友,我的心也随着多萝茜的经历不时地欢喜、紧张、惊异、难过。她那勇敢的表现、善良的心地、坚强的意志,让我感到自己很渺小,为自己的懦弱而很不好意思。因为以前,我一看见狗就害怕。有时我会问自己:“如果我是多萝茜,我会不会像多萝茜一样勇敢地克服重重困难、并帮助其他人呢?”看完这部童话后,我决心像多萝茜一样鼓足勇气,用不懈地追求和奋斗的精神来面对各种困难,克服学习上、生活上的一切不利因素,勇敢地挑战自我,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

我喜欢《绿野仙踪》,它让我有了好朋友---多萝茜;我喜欢《绿野仙踪》,它给我带来快乐;我喜欢《绿野仙踪》,它给我带来勇气;我喜欢《绿野仙踪》!

6.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一至十四章读后感

这是一个满腹激情与神秘的故事。格里那凡爵士拾获的“天平鱼”(是一种海中极凶猛的鲨鱼)腹中那神秘的漂流瓶,是失事船只的求救信还是航海者无聊时写的打油诗?是信!是三章分别用英文,法文和德文写的求救信,这三张被海水侵蚀得残缺不全的求救信引起了航海者们极大的探索兴趣。他们分别把信上所能看清的词汇翻译了出来,然后汇集成一种语言连猜带想的把这封求救信填补全了,是的,的确是一封求救信!是格兰特船长的求救信。他在一个纬度37.11’的地方被印第安人逮捕。机智的格里那凡爵士,慈祥温柔的海伦夫人,深沉稳中的麦克那布斯少校,粗心大意却精通地理学的巴加内尔地理学家,还有格兰特船长两个坚强的儿女:坚毅刚强的格兰特**和勇敢的小罗伯尔,精通航线的孟格尔船长以及奥斯丁这充分值得信赖的老水手。他们乘坐着邓肯号,走向拯救格兰特船长的冒险之路……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很佩服凡尔纳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当你读这本小说时仿佛你也深入其中,你会为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到兴奋或着急。他们是多么勇敢与乐于助人啊……一个从鲨鱼肚中发现的漂流瓶让他们走上这条艰苦的冒险之路,换位想一想,如果是你经历这样的情况呢?你会不会推辞道:“嗨,这已经是老事了,信纸都被海水给侵蚀了,说不定人都已经了,我们还为什么要卖力去就一个生未卜的人呢?”我承认,如果是我,我也不一定会像这群勇敢的人们,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而放弃一切踏上这条旅程。这是一种精神,虽然这个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但每一个故事的灵魂都是要告诉人们一些我们知道,但不一定能够办到的精神……

格兰特船长会得救吗?这群勇敢的志者会遇到危险吗?大家会不会中途放弃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未知……而我们的人生,不也是等待着一个一个未知的成功与失败的到来吗……

失去了才更懂得珍惜

如今,小学的一切已经远离了我而去,覆水难收了。

起初,我感到无奈,经常叹息时光的流逝,对逝去的小学时光感到惋惜。渐渐的,我便开始沉浸在美好的回忆里,回忆以前那些美好的时光,细细回想以前那每一件事情的经过、细节,那一次次的挫折,那一次次的成功,还有那同学师生之间微不足道的往事,那些我以前根本没去留意,更不会把精力放在上面的事情,现如今,却总是不止一次的,在我脑海里浮现,就算是想要去回避却怎么也回避不了了。

仔细回想一下,以前总是抱怨时间过的很慢,恨不得立刻毕业。现在呢,总算是如愿以偿了,但却总是有一丝懊恼、一丝无奈不时涌上心头。我又突然觉得,过去的日子真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六年就已经是离我而去,只允许我去回忆那一个个细微而又精致美好的的往事的点点滴滴。

写到这,又不知不觉地想起一件事:有一次,5岁的席慕容在一天傍晚突发奇想,想把一颗她很喜欢,很珍惜的石头往后扔,看能不能找回来,但却总也找不到了,以致她直到长大后还常常在回忆着那颗石头,回忆那颗石头的美好。这也许是一个非常简短的故事,却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有时,失去了才更懂得珍惜。如果假设席慕容当时就找回了石头,那么那颗石头可能不会被保留多久,也或许席慕容会渐渐地淡忘它,那么她就不会收获对那颗石头那么美好的回忆了。

我现在的处境,跟席慕容十分相似,都是失去了自己很珍惜的东西,都是总去回忆它的美好。可是,现在,我已经跟5岁的她大不相同了,因为我现在已经明白,六年来美好的小学时光虽然已经离我而去,但是它将会永远埋藏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去回忆而更加懂得去珍惜。

也许,这一切的一切,正应了那句话:有时,失去了才更懂得珍惜。

----------------------------

敞开心灵的窗户

大海之所以澎湃万千,是因为它敞开了自己的胸襟,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宽容。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都同样是梦的追寻者,我们希望在世界里找到自己想要得美好,那,我们就应该学会真诚,敞开自己的心扉,勇敢的去面对。也许,那时我们才会轻轻地笑着向蓝天宣布:这个世界真好!

暑假的一天,我和姐姐,妈妈去济南玩,正在我们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快乐而归时,一位老人拦住了我们。他好像,是一位被生活逼的走投无路的人。因为,他的头发是那样的凌乱,全身的衣服就像被撕扯烂了似的,脚上的鞋坏的露出了几个脚趾头。他着急的对妈妈说:“大妹子,帮个忙吧!我出来找正在打工的儿子,可没找到,钱也因坐车花光了,你看,天也快黑了,连饭也没吃呢!你帮个忙,给我一块钱,买点馒头吃!”妈妈刚想从包里拿钱,就被姐姐止住了,姐姐示意妈妈走。我真的看不下去了,望着那位焦急的神情,还有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再也忍不住了。

在我的劝说下,姐姐不高兴的让妈妈把钱给了那位老人,他激动地向我们道谢,还说“好人一生平安”

帮助了那位老人,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可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姐姐却吵了起来。

姐姐生气的对我和妈妈说:“你们真傻,这种事可多了,济南呀,满大街都是,都是骗人的,你们呀!”“不可能,那老人真的没钱了,姐姐你怎么这样,连人都不会做了吗?”我大声反驳道。姐姐更生气了:“我不会做人,你会做,被人骗了都不知道,他们都是靠别人的同情和自己的眼泪来吃饭的,我再济南上这么长时间学,我见多了。”“不可能的~~~”我说道。妈妈打断了我的话说:“这种事情呀,确实有,但你要见机行事,如果,有些零钱就给他,如果没有,就算了,还要防着他点。”

我的心里好矛盾,这些可怜的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该怎么做?他们的眼泪就像虚构的电视剧一样虚假吗?一个个问号,让我的双眼再也看不清闪烁的世界。

现在,我才明白,我们之所以看不清人事间的繁杂,是因为,你,我都把自己的心灵的窗户,紧紧的关闭,至使自己的窗内进不去一抹阳光。

我们都不应该伪装自己,要用自己的真诚换取他人的真诚。只有做真的自己,纯的自己才能够让别人看到潇洒的你,纯真的你。

人与人之间,应该学会真诚相待,敞开自己的心灵窗户,让它像水一样透明。这时,我们会发现,这个精彩地世界里有阳光般的心情!

-----------------------------

国庆随想

以前,在我还不懂事时,每年的国庆节也会让我很高兴,那是因为国庆节要放长假,我可以和伙伴们痛痛快快地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了1949年的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还知道了为了这一天,无数先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也正是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美好生活。今年的“十?一”是祖国55岁生日,此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敬佩,也为祖国的美丽、强大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我曾经在课外书中看到过一些介绍旧中国的文章,旧中国是一个被外国瞧不起的国家,处处受人欺辱,中国人还被称为“东亚病夫”。旧中国也曾经派运动员参加过奥运会,可是连半决赛都没进入,更别说拿奖牌了。那时各国的报纸都嘲笑中国人,给中国运动员画了一幅手捧鸭蛋的漫画……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中国的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向全世界展现了他们的力量和风采,创造了一个个辉煌。尤其是今年奥运会赛场上,田径运动员刘翔的那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是让我们骄傲、自豪,他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整个亚洲的骄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雄壮的国歌在今年奥运赛场上32次响起,我们庄严的五星红旗伴着它的旋律一次次升起。每当这时我的心情也特别激动,我想这是国庆节前,奥运健儿送给祖国的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

我要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好好学习,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

感谢自然

对自然充满幻觉,犹如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人群中沧海一栗的我,在自然里,是如此之大。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你会觉得你是真实的,不虚此生。与自然进行接触,我一直保持一种心态,不要与它靠的太近,也不要与它那般疏远,应做到不即不离,因为这正是我与它较量之时,听到的回声,千万不要触怒神灵。

后来,我知道应怎样去对待,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它会表现的很雅量,企图濒临你的内心,此时,一种冥冥的感情气息会神神秘秘地潜入你的心灵,那样微妙的感觉譬如天地之间的幽灵,气势磅礴,这时的心扉会訇然开阔。

不谈壮观的景气,只谈对自然的感慨,它总在谦让我们、原谅我们、理解我们,虽然我们对它是那样的不负责任,看起来它还是那般祥和,而不是目露凶光。我们往往追求一种意境,完美的人生的信仰,却不知道全部都是自然所赐,它明明的给予了我们如此浩瀚的神奇的文化,为何还要去破坏与它的友谊,是它宽广的胸怀包容了我们,我们又吸取了多少其中的精华,可是人们出其不意,它竟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我们。

当我再次有新的感悟的时候,我又一次的打通了与它沟通的渠道,从中我看到了最原始的社会,自然才是人类真正祖先,它哺育了炎黄子孙,承前启后的为我们开拓了一条坦途,我们得到了历练,却没有感谢它,它不是很愤怒,而是在责怪自己,没有让我们得到真正的进化,我们不断的升华自我的素质,不断的在补充自身的健康,食人间烟火,脚踏自然的脊背,难道我们就没有觉得这个环境变的越来越狼狈了吗?我们利用它的一部分去生活,去开发自己的才华,却没有真正的祭奠苍穹,也没有感谢苍天与自然给予我们的自由空间,实在是可悲,可笑。

这次,我满心愧疚的来到自然,我看到的依然是种莫名的情感,绿色的生机还在朝气蓬勃的生长,它还在塑造着自然生态,它准备开一桌生命的宴席,顾客们就会似风不邀自来,雨不求自到的汇集在一起,那个时刻,雨水刷洗的大地,风儿刮去所有的尘埃,我们更应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赴宴,一同举杯,感谢自然。

感谢自然,等于拯救万物生灵,我们已经错了,就让岁月燃烧,重新开始吧,这就是一颗感恩的心发出的爱的真谛。

----------------------------

电与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电,因此“电”对于大家并不陌生。可是大家对“节约用电”四个字,也许还不能完全醒悟。

这不,我去外婆家,中午,这大热天的,不开空调能行吗?可我开了空调以后,又开了电视机、电脑。外婆说:“开太多了,要爆的!”我随口说了一声:“没关系!”又自顾自地玩了起来。到了下午二点左右,正当我做作业时,电路突然爆了,电风扇停了,外婆在看的视机也没了,更乐的数小弟弟,他吵着说“电脑黑屏了,我玩的游戏要扣分了!”。听学电气专业的妈妈说,这是因为下午二点气温最高,大家一起开启了空调等大功率用电设备,用电负荷超出了供电设备的承受极限而出现的故障。于是我下楼去察看情况,问了来维修的叔叔,好家伙!等维修完还要两个多小时。你说39度的高温,连个电风扇也扇不来了,作业也无法做了,电视也不能看了,我不得不承认我今天有点背,不该浪费电,要是大家都节约、合理用电,也不会遇到像今天一样的麻烦。

真是的,有电时我们还不能察觉什么,感觉浪费几度是没关系的。可一停电,我们大家又突然觉得电又是多么重要。可以这么说,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电。

希望大家不要浪费每一度电,要节约用电,一起来创“节电之城”吧!

-----------------------------

生活好比是新鲜水果

有人说生活是一张张旧报纸,而我却认为生活好比是新鲜水果。

你不必贪恋于草莓的淳香,也不必贪恋于蜜桃的多汁,即使是一颗山边的野果,你也能感受到它缤纷的气息。

刚开始的生活好比是一粒青绿色的种子,被播洒在一片荫绿的田野。于是清风的骊歌成了它耳边的吹箫,掠过苍茫的山野便成了五弦琴,落在一片陌生的世界,顶破头顶的阴霾。白昼与黑夜的交替,炫阳与风雨的轮回,欢欣与惆怅的交织,便使它在新鲜中成长。

即使在险峻的峭壁,即使在陡立的山岩,它仍会生根、成长。

于是,在生活中形成幼苗,在挫折与关爱中形成茁枝,在微笑中结出甜果。

根在底下奔突,盘虬,枝在干上葱茏,茂密,果实沉甸甸地坠在枝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让个性在生活中飞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让理想在未来中绽放。

于是生活便成了一条由人形成的溪流,各色新鲜水果便形成一个流动的空间。

有些人家境贫寒,结成了苦涩的黄莲,但它被摘下做了中药,于是它就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

有些人做了香橙,用尽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生活;有些人做了榴莲,体形硕大却胸无点墨……

生活在林深树茂的森林里,生活在静谧柔和的小溪边。你用新鲜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生活也会将新鲜在你面前展现。

生活始终是新鲜的,到处洋溢着幸福,每种水果都有自己的幸福,关键是如何去涉足。

你不必贪婪于葡萄的酸甜,也不必追求于柿子的娇艳,你的根扎得越深,树冠越青葱,果实将会越甜美。

保持新鲜,新鲜不会过时;保持永远,永远不会消散……

自创的搞笑诗词全民枪战

打油诗和它的来历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